今年2月,我省以“新春第一会”的形式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挺起经济大省的工业“硬脊梁”。半年时间过去了,各地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取得了哪些新成效?“智改数转”为制造业带来哪些新变化?来看记者报道。
记者 王星:走进明宏恒正高纯材料智能化生产线,可以看到,偌大的车间几乎空无一人,从上料到运输、到压制到成品,实现了全流程的自动化。并且,通过这套系统也做到了全行业为数不多能够对40多种微量元素的精准控制,让高纯材料的品质更优。
在绵阳市安州区,这家以高品质铬为原料生产特种合金的企业是当地推进“智改数转”的典型代表,产品主要应用于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等“大国重器”领域。眼前这条年产2000吨高纯材料生产线,仅需2人就可以正常运转。
四川明宏恒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纯材料智能化生产线主管 李士平:在同行业同等生产水平,上我们节约人工成本70%左右,今年我们预计可以实现产值2亿元。
绵阳市安州区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副局长 涂江:选取12家企业作为我们标杆培育的对象,强化示范先行,推动产业园区的数字化升级继续优化企业服务。
强化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德阳则依托“重装之都”先天优势,率先推动东汽等链主龙头企业“智改数转”。在东方汽轮机燃机智慧制造基地,一台510兆瓦的燃气轮机正在进行最后的总装,在此过程中,它的位置、角度和间隙均由“数智大脑”提供保障,产能提升了近400%。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艳:通过燃机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的优化,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我们已经具备了全系列燃机的柔性制造能力。
德阳市经信局数字经济产业促进科科长 罗兴武:我市累计推动企业实施智改数转项目近200余个,有效拉动工业投资同比增长超30%。
得益于“智改数转”以及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在川加速落地见效,今年上半年,全省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1.4%。在巴中,这家从事污泥固废处置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智改数转”中更加注重绿色低碳。通过与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合作,配备了更高标准的全自动污水处理工艺系统。
四川南江博创新材料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岳唐平:通过高效厌氧+两级好氧高效沉淀处理工艺,能够将生产过程中污泥压榨产生的废水进行降解处理,处理后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3级标准,同时处理后的水将分别用于厂区绿化灌溉和生产用水日处理能力达到400吨。
此外,当地还依托“四川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平台”,对企业进行线上线下问诊辅导,目前,巴中南江县已有82家工业企业通过评估,相关部门正全力指导企业做好“智改数转”专项奖补资金申报。
巴中市南江县经信局副局长 魏上钦:前期我们已经发动了有6家企业,完成了相应的项目申报并完成投资1.12亿元用于设备升级改造,目前整体进度已经超过了90%。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3%、高于固定资产投资9.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投资结构也在向“新”而行。高技术产业、六大优势产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6.8%、9.4%和10.3%。
版权所有:2025西部国际智能制造博览会 沪ICP备20220347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