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无疑是当下最火的经济热词之一,也是备受社会各界瞩目的焦点话题之一。如今,各行各业都在争分夺秒、各显其能,力争在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上抢占先机。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从而真正转化为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唯有创新才能掌握主动权。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了施家洞察与来自施耐德电气中国研究院院长胡晓先生的解读。
“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成为全社会向前发展的需求,创新也从“加分项”变为“必答题”。施耐德电气基于“3+1”的创新策略,即依托“中国中心”战略,融合数字化、自动化、电气化三大技术创新赋能产业发展,进而形成新质生产力。”
数字化浪潮正深刻颠覆和重构着产业形态,“数实融合”就是最好的例证。如果新质生产力主要由科技创新驱动,数字化技术创新,就是其中的关键变量。施耐德电气致力于推动数字化转型,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的研发和投入。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施耐德电气既是践行者,也是赋能者。作为践行者,施耐德电气通过部署于自身的数字化技术,现已在中国建成1家端到端灯塔工厂、1家发展中的灯塔工厂,以及多达18家智能工厂和智能物流中心;作为赋能者,施耐德电气则一直见长于通过融合能源与自动化的数字化技术,帮助企业在提高生产稳定性的同时提高能源效率。
以上海地区化工行业重点企业上海华谊为例:施耐德电气助力其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并通过对产能、质量、设备、能源等高质量数据的采集和管理,让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变得可观测、可预测。其中仅生产运营监测环节,覆盖的数据点就超过20万个,真正为企业铺就了一条点“数”成金的转型之路。
自动化技术的创新舞台,同样是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不断突破局限的重要“阵地”。历经多年发展,自动化领域的推陈出新不仅从未停滞,反而在软件、信息化等新技术“催化”下,持续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创造有利条件。到今天,就连一些积弊多年的生产力桎梏,也在技术创新大潮的影响下迎刃而解,为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打开新的局面。
在推动自动化系统走向“开放”的道路上,深谙行业用户自动化应用痛点的施耐德电气,把目光精准投射在了由软件定义的开放自动化领域,并开始持续发力。基于IEC61499国际标准的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可以通过软硬件解耦,打破现有系统限制,实现IT/OT的真正融合,最终实现工程设计与运营管理的效率提升,为产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以专注冷链物流和仓储的高新技术企业京科伦为例:借助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该企业对输送线、堆垛机等对象进行模块化封装与复用,在冷库建设项目中实现了自动化程序的标准化和一致性,使得应用程序开发时间缩短了60%,与IT接口方面的工作量节约开发时间约80%。开放的自动化平台助力京科伦实现IT/OT的真正融合,打造了自动化程度高、智能化的立体冷库——长春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
作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电力需求侧管理及优化的重要途径,电气化技术的创新同样能够让新质生产力这一“绿色生产力”释放新动能,是产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力量。施耐德电气正在通过电气化创新,积极响应国家的“双碳”目标,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助力。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不仅为能源转型加速创造了条件,也让进一步挖掘用电侧的调节潜力成为可能,这无疑为电气化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施耐德电气针对这些需求,正充分利用创新软件和微电网等解决方案,推动各行各业的低碳绿色转型。
以武汉光储直柔示范基地为例:施耐德电气中国本土研发团队通过技术探索,率先为行业提供了“光储直柔”技术的完整解决方案,为推动建筑、工业园区等场景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新的“利器”。于去年年底落成的武汉光储直柔示范基地,可通过完整直流产品、解决方案以及系统层面的柔性调节能力,实现新增充电桩等关键负载100%的光伏绿电供给,并结合已有光伏发电,实现年均13%的减碳目标。
以傅雷图书馆为例:施耐德电气为其实现净零碳提供了关键保障,通过引入微电网解决方案,实现对建筑内光伏、储能、充电桩与其他用能设备的有序管理和智能化管控升级。在施耐德电气赋能下,傅雷图书馆光伏自消纳率达到88%,建筑新能源渗透率约67%,减少约70%的二氧化碳排放,获评全球首座LEED净零碳认证图书馆,为区域内双碳建设树立了参考典范。
数字化、自动化、电气化三大方向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不仅是响应中国数字化、低碳化发展政策的需求,更是基于中国市场高效、可持续特点的必然。施耐德电气进入中国37年以来,持续加大在华投入,不断强化“中国中心”建设,而“中国中心”也成为施耐德电气“3+1”创新体系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那个“1”。
在“中国中心”的理念下,中国不仅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四大研发基地之一,还是其中唯一一个拥有全业务线的研发基地。两千多名工程师分布在北京、上海、无锡、西安和深圳的五个研发中心,形成了一张立足中国、辐射全球的研发创新网络,并不断向中国乃至全球市场持续输出创新成果。
施耐德电气以三大创新技术和本地化布局为各企业赋能,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生产力的跃迁。面向未来,施耐德电气还将进一步深耕本土市场,持续巩固和加强“3+1”创新带来的优势,通过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各行各业推动数字化和绿色低碳双转型,不断描绘更美好的未来图景。
版权所有:2025西部国际智能制造博览会 沪ICP备2022034778号